【嘉峪关:人民之城 日新又新④】十二个关键字里的民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生和治理
2025-10-17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2022年10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近年来,嘉峪关市以幸福为经纬,一以贯之地建设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城市。
“最具幸福感”是人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过去两年,嘉峪关市连续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弥足珍贵的是,嘉峪关,一个古时西陲边防,于荒漠莽莽起新城。而今,在“人民城市”的这把标尺上,以精进之力,持续镌刻日新又新的刻度。
在这里,我们听得见产业向新、产城融合的宜业;看得见绿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乐居;摸得到关城砖缝中蕴藏的精神沁润;闻得到大街小巷里的民生“幸福味”……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这朴素但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嘉峪关人的共同心声,也凝聚起家国情怀在治世的强大合力。
10月14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嘉峪关:人民之城 日新又新】系列报道,看嘉峪关市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诠释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央广网兰州10月17日消息(记者寇刚)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老百姓每天的吃用住行,一刻都离不开城市管理和服务。
“把群众呼声当‘哨声’,哨响必到;把群众小事当‘大事’,事不过夜;把群众笑容当‘答卷’,日夜赶考。”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凯多次在会上如是要求。
“西域花园大变样,舒心安居真棒。”雄关社区西域花园小区党群服务站的意见建议墙上,有人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作为嘉峪关市较早兴建的高档住宅小区,西域花园小区以其别具一格的别墅设计备受瞩目。闫海龙便是该小区的业主。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周边区域日益靓丽,西域花园却因年久失修、管理滞后,渐渐陷入“脏乱差”的困境,仿佛一座滞留在繁华市中心的“乡村小二楼”。这种现象让闫海龙等一众业主一度“抬不起头来”。居民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
2023年10月,嘉峪关市召开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动员部署会后,西域花园迎来了新生。
物业进驻、小区环境整治、违建拆除、停车规范、设施完善等5个住户急难愁盼的问题逐项解决。今年,雄关社区给西域花园小区住户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收集大家对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的评价和意见。统计得知,小区住户的综合满意率高达99.3%。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嘉峪关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93户居民6栋住宅单体,2005年以前建成老旧小区改造清仓见底。
记者了解到,在发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嘉峪关市着力抓好“五网一廊”更新建设。
仅去年,该市新建及改造道路11.15公里,新建及改造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各类管网201.8公里,铁山桥、金港大桥、嘉文大桥竣工通车,体育大道、兰新路、和诚西路等管网提质改造工程高质量完工,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立,海绵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城市南北互为补充、畅通无阻,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微循环”。
“我们将用足用好2024年城市体检评估反馈结果,以城市总规划为依托,以城市体检为抓手,构建‘1+4+N’城市更新体系。”嘉峪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防水排涝工程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预计于12月底完成全年项目建设任务。到年底前,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7万户人工煤气用户“煤改气”,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资源配置达标率提升18个百分点,校际差异系数降至0.3以下,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85%……自2022年嘉峪关市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以来,该市全力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全面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机制创新、特色育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为甘肃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嘉峪关样本”。
2014年,嘉峪关市在全省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025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嘉峪关市作为全省首批市(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教育经费是资源配置的‘源头活水’。”嘉峪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刘鹏汉说。据悉,2021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5.1亿元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36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了“按需分配、靶向投入”的经费保障新格局。
办学条件的改善是资源配置优化最直观的体现。嘉峪关市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盘活”三措并举,推动学校硬件设施从“基本达标”向“优质适配”跨越,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走进胜利路小学,宽敞明亮的校舍、标准化的运动场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曾几何时,该校还是破旧不堪的教学楼,六七十人挤在一间教室里,操场尘土飞扬。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亲身经历了嘉峪关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全过程。”胜利路小学校长张生魁说,“最直观的感受是,教学设备和校园环境实现了跨越式升级。曾经粉笔灰飞扬的黑板,已被交互式智慧黑板取代;老旧计算机房,变成了配置优良的信息科技云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音美专用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不再是稀缺资源;塑胶跑道、标准化体育设施让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更加安全、丰富。”
资源配置的改善,在师资方面尤为关键。嘉峪关市通过“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等机制,有效缓解了学科结构性缺员和城乡、校际差距。同时,嘉峪关市注重教师培养,通过国培、省培、市培、校本研修多级联动的培训体系,帮助一线教师更容易适应新课标、信息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
如今,该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达标率提升23个百分点,社会满意度达92.7%,教育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
民生是“国之大者”。嘉峪关市把群众“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千方百计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作为第一批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嘉峪关市不断立起市域社会治理“新坐标”。
去年以来,嘉峪关市深入实施网格提效、社区提档等“八大行动”,推动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治理机制更加健全、治理成效更加显著。如今,“嘉和善治”的社会治理品牌愈发响亮。
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嘉峪关市推进社区服务设施便民化、生活环境宜居化、民生保障优质化、物业服务规范化。去年以来,该市常态化深入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分领域推动解决相关问题4200余个;改造12个社区花园和口袋公园,建成1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点建设便民服务点465个,便民服务点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老人们都是我们嘉峪关市的建设者、大功臣,保障好他们的生活就是对嘉峪关市发展的最大肯定。”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窦泉说。
记者了解到,该市已建成PC管理端、云平台呼叫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四端一网通”养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申请下单、线下服务响应、全程智能监管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为全市1.29万名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
“我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有困难打热线电话,工作人员接听快、说话温和,特别有耐心,有时候听我说话着急,还会耐着性子安抚我。真好!”家住书香门第小区的田爷爷今年85岁,是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老用户,说起“12349”热线服务,他赞不绝口。
乔菲菲是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49”热线的接线员。“我每天差不多要接60个电话,帮助老人们登记、预约各种服务,服务做完后要按时进行回访。”乔菲菲说。
窦泉介绍,仅去年,“12349”热线话务服务量累计近万人次,日均服务量达300余次。
目前,嘉峪关市建成9家养老机构、3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1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7家农村互助幸福院、48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置养老床位1348张,培育发展包括中央厨房在内的74个老年助餐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
如果说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彰显了城市的温度,那么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则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精度与效率。
“本来想这案子恐怕要耽误几年时间,没想到在法院就能直接开展人民调解,当场就把钱要回来了!”走出嘉峪关市诉调对接服务大厅的赵先生对调解工作很满意。
嘉峪关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坐落于城区人民法院东侧,是该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这里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更通过健全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系统化落实命案防范治理,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已配备社区工作者22人,持证率达30.79%,村(社区)开具证明事项较往年下降40%,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