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的“债权人” 到科创的“合伙人” ——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的科技金融破局之道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10-06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如何给“纸上的专利”定价?如何为“脑中的创意”融资?这是横亘在无数科创企业面前的“卡脖子”难题——技术领先却遭遇资金断档,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近日,湖南发布《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20项政策举措,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营小微、乡村振兴、养老及数字经济等领域贷款占比。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承担起引领产业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政策指引下,破题关键在于实践。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南建行”)快速响应,将顶层设计落地为一套“五维一体” 的实战体系——围绕客户服务、业务流程、产品渠道、组织机构、考核评价五大维度,推动科技金融体系升级至2.0版新格局。
这场范式革命,正积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银行如何从资金的“债权人”,转变为科技创新的“合伙人”?
在长沙中电软件园,北云科技的工程师正调试着最新批产的22nm车规级高精度定位芯片。这家掌握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曾因“轻资产、长周期、高投入”的行业特性面临融资困境。
转机源于建行客户经理的一次拜访。“我们跳出传统抵押思维,转向评估企业的‘技术护城河’。”建行长沙河西支行负责人介绍,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该行将专利、研发投入、行业认证等“软实力”转化为授信依据,为北云科技批复6000万元信用额度。
授信只是起点。湖南建行进一步为企业定制全周期服务方案:研发阶段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芯片流片,量产阶段运用供应链金融盘活应收账款,扩张阶段联动集团子公司规划上市路径,并嫁接校企合作与产业链资源。
这一“陪伴式”服务,正是湖南建行“全生态链接、双周期适配”客户服务体系的缩影。该行沿“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成长周期”双线发力,为不同阶段的科创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对初创企业“培育成长”,对成长期企业“链群支撑”,对成熟企业“量身定制”,并以“圈链群”模式广泛覆盖省内创新主体。
截至目前,该行已与省科技厅共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平台”,率先实现全省14个市州风补签约全覆盖,累计为3518家企业投放102亿元风补贷款;作为唯一银行联席主席单位加入湖南省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联盟;联合湖南省委融办开展“湘域湘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五位一体”(补、贷、投、担、保)合作,签约规模达200亿元,为7家重点企业提供信用贷款12亿元。
“太及时了!人在外地,手机点一点,‘惠懂你’就把采购款送到账!”谈及不久前经历,某机械零部件加工企业负责人潘总仍难掩激动。当时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回款周期延长,企业面临百万元流动资金缺口。建行常德东城支行通过“惠懂你”线上信用快贷,远程指导企业主完成申请,从申请到放款仅用时一小时。
奇迹的实现,源于一场深刻的业务流程再造。针对科技型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湖南建行构建起“数字智能、敏捷响应”业务流程体系。
其核心突破在于风控逻辑的变迁:该行创新推出“技术流”“星光STAR”“投资流”“产业流”等数字化评估工具,实现从“看砖头”到“看专利”、从“评当下”到“测未来”的转变,精准勾勒企业创新画像。
《实施意见》提出,要稳步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湖南建行早已付诸实践:通过优化信贷政策、单列信贷计划、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施差异化定价授权等一揽子举措,将服务效率提升50%,已惠及全省超9000家科技创新主体。
在此基础上,该行精准聚焦航空航天、北斗导航、新材料等省内优势产业,深度对接“科大系”“中南系”等高校资源,累计为100余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总授信额超过50亿元。
在湖南建行的科技金融服务专区,一个丰富的“金融产品货架”呈现在眼前。从“科技支持贷”到“新材料产业集群贷”,从支持成果转化的“科技转化贷”到对接资本市场的“科创票据”,超70款特色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场景需求,像逛超市一样自由组合。”湖南建行产品经理介绍,该行依托集团全牌照优势,打造了“全量化、多层次”的商投一体产品渠道体系。
在支持“双创”领域,该行联合“金芙蓉”基金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创新“湘创贷”专项融资产品,已对接200多个项目,服务支持其中145个项目;
在服务产业龙头方面,该行为三一集团开发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家专属供应链金融平台“金票”系统,累计注册用户超9000户,贷款投放超900亿元;
在拓展融资渠道上,该行联动建信投资与长沙市政府签约50亿元股权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为湖南钢铁、五凌电力等央国企发行全国首单10年期“科创+绿色”双贴标中期票据、全国首单央企知识产权资产担保科创票据……
一系列创新成果,让产品布局从“单一信贷”走向“股贷债保租”综合赋能,标志着科技金融从“供给思维”向“生态思维”进阶。
科技金融的障碍,有时并非来自外部。银行体系因强调风险控制,在机构内部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沟通壁垒”。
湖南建行通过构建“省行创新中心-城市直营中心-园区特色支行”三级专业化网络,旨在打破这道壁垒,将服务能力部署到创新生态的最前沿。
当湖南中明新材料有限公司面临周转压力时,建行宁远支行主动上门,迅速批复500万元科技贷款。然而,放款前夕却出现难题:企业负责人夫妇分处东莞、长沙,短期内均无法返回签约。
“绝不能因为签约问题耽误企业救命钱!” 宁远支行果断启动应急服务机制,创新采用“代理见证”模式,联动东莞、长沙两地建行网点协同办理。最终仅用4天便完成跨三地面签,次日资金到位,以高效协同化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个案例背后,是湖南建行精心构建的“三角稳固、层级贯通”组织体系——在顶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扮演“最强大脑”,负责战略与产品创新;在产业前线,重点城市的“直营中心”如同灵活的“四肢”,实现精准穿透;在基层,数十家像长沙麓谷科技支行这样的“特色支行”则是敏感的“神经末梢”,深度扎根园区。
实践生动证明:一个敏捷、授权充分的组织架构,让银行真正成为与企业并肩作战的“合伙人”。
“以前是怕贷错,现在是怕错过。”一位建行基层客户经理的感受,道出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带来的最深层次变化。
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高成长,与传统信贷追求“零不良”的考核文化天生冲突。湖南建行的破题思路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出台《中国建设银行科技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消除一线顾虑,夯实“愿贷、敢贷”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加大考核权重、配置专项资源、开展劳动竞赛、紧盯“四率”(走访率、开户率、授信率、转化率)等举措,强化“会贷、能贷”的导向,确保服务精准滴灌、高效推进。
一松一紧之间,基层的创新活力被充分释放。各分支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形成了科技金融“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耕耘不辍,硕果盈枝。从服务超1.9万家企业、科技贷款余额2452亿元的业务体量,到连续三年增速超20%、新增额居全国建行第一的发展质量,再到连续四年获评“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工作优秀单位”的行业肯定,湖南建行的科技金融实践已结出丰硕成果。
从资金提供者到创新陪伴者,从交易对手到成长伙伴——湖南建行的“五维一体”实践,正在书写科技金融的湖南样本。展望未来,该行将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为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强劲金融动能。(文/曾三缘)